NEWS公司消息

產業新聞-台灣製造 飛機零件用列印的2016-03-21

不需開模、鑄造,直接用3D列印出一架飛機這不是夢,台灣精密機械跨界合作,用3D列印印出飛機零件,挑戰高技術門檻的應用產品。

台灣第一台自行設計與製造的工業級3D列印設備就誕生在高雄路竹科學園區內,這台機器利用金屬粉末與雷射可印出飛機零件,打造出這台機器的東台精機董事長嚴瑞雄說,這是台灣第一台從設計到生產製造自主完成的3D列印設備,最重要的是,這不是技術門檻低,擠牙膏式的3D列印設備,目標是航太、生醫、汽車等工業領域的高端產品。

所謂的3D列印設備,就像疊蛋糕一樣,將金屬粉末一層一層疊上去,再以雷射熔融,直接往上印出成品,也被稱為是「加法」製程。跟過去傳統工具機是以「減法」的方式,把金屬切削成設定形狀,成為客戶要求的產品不同,一個是加法一個則是減法。
為什麼要發展3D列印設備,工研院雷射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主任曹芳海說,是把加工程序化簡為繁,將少量多樣的產品直接印出來,能省下開模的時間。而且工業製造越來越複雜,有些料件內部需要特殊加工,以前設計的出來,但傳統的機台卻做不出來,3D列印可以解決這些問題。
他舉例,以往航太引擎大廠GE引擎上使用的引擎噴射器,需要經過超過十套以上的模具製造,但3D列印設備只需一次工序,省下大量成本與時間。國際間3D列印設備的工業運用,以汽車產業居多,但各界看好3D列印設備能逐步跨入附加價值高的航太與生醫領域。曹芳海說,航太領域已評估有2萬多個零件,適合以3D列印生產。但因為航太與生醫需要經過繁瑣的認證程序,發展的速度比汽車產業慢。

台灣自行開發的3D列印設備跟過去則大大不同,同時把3D列印與傳統加工設備整合在同一機台,能同時能像疊蛋糕一樣疊出產品,又同時能進行切削的工法,而且施作的產品具有高強度,不是普通的低階產品,達到所謂的軟硬兼施、加減法並存的功用。曹芳海說,3D列印不是萬能,但能夠同時把「加法」和「減法」設計在同一套機器上,「才是真正接近萬能。」
能夠發展出這樣產品的關鍵是3D列印所需的關鍵技術,如金屬粉體、雷射、光學、控制軟體等, 除了3D列印控制軟體仍是歐洲的強項,其餘如機具、雷射、金屬粉體等領域,台灣已正開發中。金屬粉體台灣兩年前也投入研發,精密機械則是台灣見長的項目,才能打造出可以列印飛機零件的機器,3D列印可說是台灣工具機再升級的關鍵。
這樣的產品航太業也看好未來,漢翔副總經理杜旭純表示,3D列印在未來的航太製程一定用得上,而且他們也曾經測試過,3D列印適合用在生產飛機維修所需的零件,以及非量產型的生產計畫,例如接下來台灣要自製的60多架空軍教練機,就需要這樣的3D列印技術。

文章 圖片 來源  作者:鄧凱元 2016-03-17 Web Only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75223